输入喷雾机流量、喷幅这些参数比较大的证券公司,立马算出最合适的行走速度;现场调整步速,还能反过来算出药液该稀释多少倍。
这是海珠区自主开发的智能消杀计算器。
近期,全市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期,广州市海珠区交出了一份“智慧答卷”——由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政副主任医师牵头研发的智能消杀计算器,凭借实实在在的消杀效果,破解了多年来困扰一线的大难题,被全市推广。如何用科技守护公共健康,成为“智慧海珠”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又一生动实践。
灭蚊是个技术活,计算器来帮忙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消杀灭蚊可不是随便喷喷药就行,这里面藏着不少学问。要想把蚊子彻底消灭,药物得按特定浓度配,喷出来的颗粒大小要合适,就连每立方米空间该有多少药量,都有严格标准。这就对消杀员的行走速度有了讲究:走快了,药量不够,蚊子可能“死里逃生”;走慢了,药又用得太多,浪费药物又污染环境。
配药也是个技术点,药物的稀释倍数合适,分散在空间的药液颗粒才能杀灭蚊子。药液配得太随意灭蚊效果便得不到保障,浓了浪费,稀了杀不死蚊子。过去,这些全靠消杀员用公式计算或凭经验估计,难免出偏差。现在有了智能消杀计算器,情况大不一样。输入喷雾机流量、喷幅这些参数,它立马算出最合适的行走速度;要是现场需要调整步速,它还能反过来算出药液该稀释多少倍。这样一来,药量精准了,药物也不浪费了,灭蚊效果自然更有保障。
数据记全程,效果好评估
这个计算器不只是个“计算小能手”,还是个“数据保管员”。每次消杀的时间、地点、选用的药械、最佳步速、稀释倍数……这些信息可以保存在工作人员的手机里。有了这些数据,评估消杀工作就有了实打实的依据。想知道作业规不规范、效果好不好,可以调出数据评估;再结合蚊子密度监测结果,能清楚判断防控措施有没有用,为下次工作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消杀全程从“大概齐”变成了“可追溯、可评估”,心里更有底了。
新手易上手,队伍添战力
为了筑牢“两热”防控线,海珠区一直在扩充消杀队伍。可新队员上手慢怎么办?智能消杀计算器成了“好帮手”。它的操作界面特别简单,新队员哪怕没太多经验,跟着步骤输入信息,很快就知道什么步速喷药、药物稀释倍数,大大缩短了培训周期。截至8月13日,海珠区已经开展了22场“两热”防控专项培训,1700多人次学了理论,近400人练了实操,再加上这个智能工具加持,整个消杀队伍的战斗力大幅提升。
如今,这个源自海珠的智慧工具已在全市推广。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防控战场上,它正用更少的人力、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帮助全市精准清除疫点、抑制蚊子。这不仅是海珠用科技赋能公共卫生的创新,更彰显了“智慧海珠”守护市民健康的扎实行动。
南方+记者 吴雨伦
通讯员:区昕 陈秋杰 肖青
启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